淮南牛肉汤是全国闻名的特色美食小吃,为人民群众广为喜爱,习近平总书记也曾亲临淮南牛肉汤店视察指导。淮南牛肉汤作为淮南市的靓丽名片,淮南牛肉汤产业作为淮南市关注谋划的重点产业,有着美好的前景与巨大的潜力。
一、淮南牛肉汤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
从政策优势看,省委省政府实施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战略,淮南牛肉汤产业作为绿色食品产业,迎来政策红利期;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,市领导多次调研产业发展情况;田家庵区率先在全市推动牛肉汤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书记区长亲自抓,设立淮南牛肉汤产业园,成立了产业链发展专班,支持成立田家庵淮南牛肉汤商会,指导首批示范店挂牌。从产业基础看,江淮地区可集聚黄牛养殖、大豆加工等相关上游产业,特别是淮南市有着一大批豆饼、千张等特色食材的加工主体、且牛肉汤从业者众多,产业基础扎实稳固;目前本地牛肉汤门店数千家、产业链上集聚企业十余家,直营店及预包装全部产值数十亿元。从同类城市发展特色产业成功经验看,柳州市聚合全市力量大力发展螺蛳粉产业,打造了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10亿元、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、实体门店销售收入118亿元的“三个百亿”螺蛳粉大产业;淮南牛肉汤在5年前,比螺蛳粉的市场覆盖面广、消费者认可度高,应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。从市场需求看,随着网络销售的兴起,同时,在疫情的影响下,方便速食食品行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, 国内速食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,淮南牛肉汤的速食化、品牌化尚在萌芽生长状态,市场蓝海亟待开发;此外,淮南牛肉汤小吃店遍布全国各地,消费群体稳定可预期。
二、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受到的突出瓶颈制约
一是力量聚合不够。市级层面还没有有效整合经信、科技、商务、发改、人社等各部门力量,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推动牛肉汤产业发展,还没有专门就牛肉汤产业发展制定支持政策文件。二是本地产业链条不全。目前,牛肉汤产业中,特别是方便速食牛肉汤,有些调料、食材、粉丝、包装等环节在外地,一方面制约了本地产值的进一步做大,另一方面也增高了各类主体的经营成本。三是缺乏高端化品牌。绝大多数各地牛肉汤店以个体户形式经营,店面小、装潢简、价格低、口味层次不齐,具有鲜明辨识度、品味较高的特色门店过少;方便速食牛肉汤产业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。四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。牛肉汤店经营者多文化程度较低,缺思路、缺技术、缺资金、缺创新;一些加盟较多的牛肉汤店,也没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,“小、散、弱”问题普遍;规模化生产企业中,具有一定能力水平的技术人员、营销人员、管理人员严重缺乏。五是物流成本较高。目前淮南没有建立物流中心,从淮南向外发货,要先经蚌埠中转,再到合肥发出,每3公斤货物综合物流成本比其他城市高出1元多,降低了淮南牛肉汤有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三、促进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
(一)完善“政策链”。一是推广田家庵区探索经验,成立包含经信、科技、商务、发改、人社等在内的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专班,设立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协调办公室,整合全市机关、商协会、科研机构、各类企业力量。二是加大向柳州、重庆、南昌等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良好的城市调研力度,结合淮南本地实际,出台专门支持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、政策文件,从财政、税收、土地、投融资等方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。三是持续开展“双招双引”,制定富有竞争力的招引政策,围绕牛肉汤产业绘制产业图谱,积极引入外地龙头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等,为牛肉汤企业做好引入战略投资、协调贷款担保、辅导挂牌上市等服务,促进牛肉汤产业链补链、延链、强链,推动牛肉汤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。
(二)部署“创新链”。一是支持商协会、企业建立完善深化同安徽理工大学、淮南师范学院、淮南联合大学等的产学研合作关系,共享场地、设备、人员,共同推进技术研发、市场开发。二是设立牛肉汤产业创新有关资助奖补,对企业研发费用予以补贴、扣税、降费等,对企业申报的扩产项目、技改项目、科创项目予以奖励,支持企业开发新品、申报专利。三是搭建牛肉汤科技创新转化平台,组织企业、商协会、科研机构沟通对接,及时了解牛肉汤相关食品科学技术成果、企业技术改造需求、产品研发需求等,打通科技创新与淮南牛肉汤 产业化高端化品牌化间的堵点。四是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牛肉汤门店建设中央厨房,对企业及其下属直营店、加盟店统一采购配送原材料,与上游大型原材料种养殖基地或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打造淮南版的“老乡鸡”。
(三)构建“人才链”。一是大力引入淮南牛肉汤产业链条上的农业、工业、电子商务、科技研发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,采取股权激励、创新飞地、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高端人才。二是联合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、职教基地,培养牛肉汤产业方面的具有专业知识、专业精神、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、营销人员、管理人员;开办针对牛肉汤企业经营管理者、技术研发者的专题培训班,引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优质培训资源,提升企业骨干的战略思维、系统思维、创新思维;对企业自行组织或参加的培训活动予以一定资助。三是针对广大牛肉汤经营户,加强现代经管、法律法规、营养健康等方面培训和宣传,鼓励经营户提升标准和规格,引导规范开展名师收徒活动,提高淮南牛肉汤形象地位。四是支持老店、老手艺人申报“安徽老字号”、国家级省级非遗传人等荣誉,设立市级、区级淮南牛肉汤非遗传人称号,对获不同荣誉称号的企业、门店、从业人员分级分类予以奖励。
(四)擦亮“品牌链”。一是控好源头,引导支持黄牛养殖、豆制品加工、粉丝生产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,规范原材料标准,鼓励有关产品申报“三品一标”,提升原料安全和食品品质。二是提升店面,持续完善淮南牛肉汤及淮南牛肉汤示范店地方标准,大力挖掘牛肉汤有关历史文化,加大市级、区级牛肉汤示范店认定推广力度,鼓励外地牛肉汤店申报示范店并挂牌。三是抓好产品,引导企业以良心、匠心生产人民放心食品,健全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;运用工业设计方式,用淮南悠久文化赋能牛肉汤产品设计;讲好淮南牛肉汤故事,开发设计淮南牛肉汤周边,探索“牛肉汤+文创”“牛肉汤+旅游”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。四是全面宣传,支持各经营主体在电商平台开办旗舰店、举办网络直播活动,争取为牛肉汤企业在“精品安徽·皖美智造”“舌尖上的中国”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媒平台予以宣传,开展淮南牛肉汤优质品牌及附属产品品牌评比,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销会。
(五)打通“服务链”。一是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在淮南牛肉汤产业有关资格审批备案、科技项目设立、资助奖补申请等环节,进一步加大“减材料、减环节、减时限、减次数”力度,让广大经营主体大胆干事、放手发展。二是建强产业园区,加大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有关土地供应,进一步建设符合食品行业要求的高规格标准化厂房,建强园区基础设施,配强服务牛肉汤企业的人员力量,培厚产业茁壮生长的沃土。三是打造物流基地,在淮南建设物流中心,引入大型物流企业,紧密对接自贸区,政府出面支持多个牛肉汤产业链上企业打包同物流企业合作,有效降低物流成本,并惠及淮南市各类产业、各型企业。(来源:淮南市人民政府网站)